发布时间:2025-10-16 23:48:46    次浏览
全网就这一家“中医艾灸经络穴位病症”在线医生指导平台!请点击本文标题下面的蓝色文字:中医艾灸→再点击:关注。完全是免费订阅,请放心关注。 入伏意味着一年中酷热的开始,也是一年中“风、寒、署、湿、燥、火“等六淫最旺盛混杂的时候;也是冬病夏治最好的时机的开始!也就是说,这段时间是最坏的时间也是最好的时间---是最容易留下病根的时间;也是治病的最好时机!你处理得好,往后一年无病害;处理得不好,那就百病缠身咯!什么是“三伏天”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,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日子。今年三伏天时间「共计40天」头伏: 2016年7月17日—2015年7月26日中伏: 2016年7月27日—2015年8月15日末伏: 2016年8月16日—2015年8月25日中医理论中的「冬病夏治」。一般在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,例如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等,大都由于体质阳虚,体内阴寒太盛,加上冬天寒冷气候的刺激而发作。 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,气温最高,阳气最盛的阶段,在这一阶段,人体腠理疏松,经络气血流通,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,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(庚日为金,属大肠,大肠与肺相表里),为温煦肺经阳气,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。加之精心选取有温经散寒、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经及督脉腧穴进行艾灸,相得益彰,共收扶正祛邪之功,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。三伏灸适应的病症肺 系 疾 病主要包括过敏性鼻炎、慢性鼻炎、过敏性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慢性阻塞性肺病、慢性咳嗽、慢性咽喉炎、虚人感冒等。肺系疾病主要病机是肺气不足、卫外不固所致。三伏天,是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“夏至”后初伏、中伏、末伏三个庚日,是夏季最热的时候。肺在五行中属金,庚日也属金,两者相合,可温补肺气,驱散寒邪,所以,肺部疾病在庚日治疗效果最好。骨 科 疾 病主要包括颈椎病、肩周炎、网球肘、腰椎间盘突出症、腰肌劳损、膝骨关节病、风湿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。这些骨科疾病遍布全身,看似隔得“很远”,但主要病机基本相同,均为脾肾阳虚、痰淤阻滞。冬病夏治可温阳、助阳、驱除寒邪、温通经络、化痰活血,从而起到治疗骨科疾患,并预防其在冬季发作的效果。消 化 系 统 疾 病主要包括虚寒性的胃脘痛、消化不良、慢性肠炎等。有的人一吃冷饮就易胃痛,空调房待久了就频频拉肚子,如果放个热水袋在肚子上,他们可能会觉得舒服些。以上症状有所不同,但主要病机是脾胃虚寒。趁着夏天阳气最足的时候来进行“冬病夏治”,则能起到温阳、助阳、驱除寒邪的效果。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虚、寒性的痛经、慢性盆腔炎、遗尿症、夜尿症等。主要病机是肾气不足、痰淤阻滞。通过冬病夏治,可温阳、助阳、驱除寒邪、活血而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。失 眠 症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,主要病机是脏腑功能失调。冬病夏治,特别是天灸背俞穴,可调整脏腑功能,从而能够改善失眠。 一些常见病的三伏灸法1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咳嗽、咳痰或气喘的症状出现在两年以上,每次发作持续三个月以上的。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,冬季发作,春夏缓解。穴位初伏:取天突穴、大椎穴、双侧肺俞穴、双侧膏育俞穴;中伏:取双侧定喘穴、双侧风门穴、双侧脾俞穴;末伏:取膻中穴、双侧百劳穴、命门穴、双侧肾俞穴。2哮喘症状有咳嗽、喘息、呼吸困难、胸闷、咳痰等表现。最典型的症状是呼气的时候很难受,发作性的时候有哮鸣音出现。严重的需要坐起来才能正常呼吸,经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。哮喘容易在夜间及凌晨发作,秋冬寒冷的季节常常会病情加重。穴位取大椎穴、双侧肺俞穴。3过敏性鼻炎症状喷嚏、鼻痒、流涕和鼻堵是最常见的四大症状。通常是突然和剧烈的打喷嚏;鼻痒,鼻涕多,但是经常是清鼻涕;鼻子不通气,还常伴眼睛发红、发痒以及流泪,甚至头晕、头痛等症状。穴位初伏:取双侧百劳穴、双侧肺俞穴、双侧膏肓俞;中伏:取大椎穴、双侧风门穴、双侧脾俞穴;末伏:取双侧大杼穴、双侧肺俞穴、双侧肾腧穴。4预防感冒症状平常体质虚弱,气候稍微变化或到寒冷季节极易感冒的人。穴位大椎穴、双侧风门穴、双侧肺俞穴、双侧定喘穴、双侧膏肓俞穴。